明上人居少林三十馀年以游方淮上说法于通玄禅寺余从大众谛听异焉造室玄谈遂至丙夜诘旦留诗为别且订后期 其一

泠然飞锡下西方,久住名山侍法王。
持咒毒龙归藻碗,谈经驯象过绳床。
诸天日月千花供,大地山河一苇航。
我亦宿生称大士,相随七佛赴禅堂(传大士金华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少林寺修行三十年后云游讲法的故事,充满了禅意和想象力。

前四句写高僧的修行境界:他像仙人一样从西方飞来(飞锡是僧人云游的象征),在少林寺侍奉佛法多年。他的修行已到化境——念咒能让毒龙乖乖盘在碗里(比喻降伏心魔),讲经时连大象都安静地跪在绳床边听(显示佛法感化力)。

中间两句用宏大景象展现佛法无边:诸天神佛用日月星辰当供品(千花供),高僧乘着一叶芦苇就能渡山河(化用达摩"一苇渡江"的典故),这两个夸张比喻突显佛法超越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作者自比"传大士"(南朝著名居士),说前世就与高僧有缘,现在要跟着七世佛祖一起去禅堂修行。这里既表达对高僧的敬仰,也暗含自己向佛的决心。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佛法讲得生动有趣:毒龙变宠物、大象当听众、日月当蜡烛、芦苇变飞船,这些新奇比喻让深奥的禅理变得可亲可感。最后作者把自己写进故事,更拉近了读者与佛法的距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