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寺追和东坡韵(在临安,吴越王建)

令君督来期,书邮日旁午。
世事不足论,清游乃先务。
朝朝叩禅关,复此得净宇。
浅斟琥珀浓,细嚼银丝缕。
味隽问牛酥,轩高来燕乳。
曲折溪屡横,尖圆峰可数。
万顷喧桑田,一簇静松坞。
由来镜中人,不殊草头露。
越主朝汴宫,蜀客尽吴语。
剥蚀净土碑,荒残峡山路。
桑梓如之何,谁能忘一顾。
日询锦桥新,三叹清流俯(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净土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淡然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提到“令君督来期,书邮日旁午”,暗示了诗人收到了一封信,可能是催促他去做某些事情。然而,诗人对此并不在意,认为“世事不足论”,反而更重视当下的清游生活。这表明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净土寺的日常生活。他每天都会去叩拜禅关,享受这片净土带来的宁静。诗中提到“浅斟琥珀浓,细嚼银丝缕”,描绘了诗人品茶、吃美食的悠闲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清净之地的珍惜。

诗人还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曲折溪屡横,尖圆峰可数”,溪流蜿蜒、山峰错落有致,景色优美。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即使是这样的美景,也如同“镜中人”和“草头露”一样,终将消逝。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越主朝汴宫,蜀客尽吴语”,指的是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和人们的迁徙变迁。诗人看到净土碑被剥蚀,山路荒残,感叹历史的沧桑。尽管如此,诗人依然无法忘怀自己的故乡,“桑梓如之何,谁能忘一顾”,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诗人“日询锦桥新,三叹清流俯”,每天都会询问锦桥的新变化,站在溪流边叹息。这里的叹息既是对世事变幻的无奈,也是对清净生活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净土寺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观察和对历史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杨栋

眉州青神人,字元极,号平舟。理宗绍定二年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除宗正少卿。进对谓己三十年所持惟正心修身之说。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度宗景定间累拜参知政事。其学本于周、程,曾主上蔡书院。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