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以及人们宴饮游玩的欢乐场景。
前四句写自然风光:朝阳照亮远处的河岸,绿草铺满平坦的原野。春天的天空格外明媚,花草树木都绽放着美丽姿态。诗人用"明""满""呈""怀"这些动词,让景物活了起来,仿佛春天有了生命。
后四句转到人文活动:长堤上车马来往,高楼里音乐不断。最后点出这是历史悠久的楚国故地,风景依旧动人。通过"行车马""馀管弦"的热闹描写,与前面宁静的春景形成对比,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春日画卷。
全诗最妙的是把自然美景和人间欢乐完美融合,既写出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又表现出人们享受春光的生活情趣。最后提到"大国楚"的历史背景,给眼前的美景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让读者感受到这片土地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