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天声远振祁连北,深入穷庐追猾贼。
手提长剑光陆离,挥霍顿教天失色。
一自将兵出玉关,年年出没风尘间。
檄书只隔黑河水,狼烟近接贺兰山。
行役谁人不怀土,马上操戈冒风雨。
朝来更觉铁衣寒,怕见长天雪花舞。
冻眼茫茫冻叶腓,寒鸦无数居人稀。
巡边游骑畏逢敌,守寨尪兵愁被围。
从戎自念经年久,每与将军作留后。
里正来时为裹头,今日悠悠成白首。
自是男儿志四方,马革包尸亦何有。
匈奴未灭敢言归,独卧月明击刁斗。
营中健卒日纷纷,料得何人建大勋。
君不见牧羊人奴取侯印,汉家争说卫将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读起来既有悲壮感又有英雄气概。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到"狼烟近接贺兰山"描写将士们威风凛凛出征的场景。他们手提长剑、军威远播,年复一年在风沙中征战,边境战事紧张(黑河、贺兰山都是重要战场)。

2. "行役谁人不怀土"到"守寨尪兵愁被围"生动刻画了边关生活的艰辛。将士们冒着风雨作战,铁衣冰冷,雪花飞舞,环境恶劣到连乌鸦都显得特别多而百姓稀少。巡逻的骑兵要提防敌人,守寨的老兵担心被围困。

3. 最后部分抒发了将士们的壮志情怀。虽然从军多年已白头,但男儿志在四方,哪怕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结尾用卫青从奴隶到将军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通过"铁衣寒""雪花舞""寒鸦无数"等意象让人仿佛看到边关景象
- 情感真挚:既写出思乡之情,又展现报国之志
- 对比强烈:威风出征与艰苦守边形成反差,更显将士伟大
- 用典自然:最后卫青的典故用得恰到好处,不显突兀

全诗语言直白有力,没有华丽辞藻,却更能打动人心,展现了军人"匈奴未灭不言归"的崇高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