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感怀

高斋夜独坐,寂寂银蟾生。
疏檐素影下,閒阶秋水明。
冷光侵我体,清辉怡我情。
独酌不成醉,幽吟无与赓。
坐久静不寐,松风落寒声。
悠悠东山下,岁晚沈高名。
拔剑自抚拭,咄唶空悲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夜独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孤独、清冷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诗的开头,诗人独自坐在高斋(可能是书房或高处的屋子),夜晚寂静,月亮升起。月光洒在稀疏的屋檐下,台阶上仿佛有秋水般清澈的光影。这里用“银蟾”代指月亮,“素影”“秋水”形容月光的清冷透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接着,诗人感受到月光带来的凉意(“冷光侵我体”),但同时又觉得月光的清辉让他的心情变得宁静愉悦(“清辉怡我情”)。这种矛盾的感觉,既写出了冬夜的寒冷,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随后,诗人独自饮酒,却无法喝醉;低声吟诗,却无人应和。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他的孤独——虽然有酒有诗,但缺少知己相伴。他坐了很久,无法入睡,只听到松风吹过的寒声。这里的“松风落寒声”进一步强化了冬夜的冷寂,也暗示诗人内心的落寞。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时光流逝(“悠悠东山下”),年华老去(“岁晚”),名声似乎也渐渐沉寂(“沈高名”)。他拔剑自视,擦拭剑身,却只能空自叹息、悲愤(“咄唶空悲惊”)。这里的“拔剑”可能象征诗人的壮志或愤懑,但现实让他感到无力,只能独自感伤。

整首诗通过冬夜的景物和诗人的行动(独坐、饮酒、吟诗、抚剑),层层递进地表现了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情绪。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冷寂与不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