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衡山至雪霁堂雨继以大风
朝发望岳门,午憩雪霁堂。
脱鞅暂安豫,临轩盼高冈。
岩云肤寸合,冻雨散微凉。
飞帘东北来,沙砾起飞扬。
万窍尽怒号,五峰若趋跄。
诘朝登祝融,天路阻且长。
仆夫窃偶语,何如朱与张。
皇昊杳无心,造化浩茫茫。
阴阳互迁变,倏忽自难量。
太和值雾雨,晓日升扶桑。
今兹傥不然,孰敢问彼苍。
达人贵大观,委运固其常。
脱鞅暂安豫,临轩盼高冈。
岩云肤寸合,冻雨散微凉。
飞帘东北来,沙砾起飞扬。
万窍尽怒号,五峰若趋跄。
诘朝登祝融,天路阻且长。
仆夫窃偶语,何如朱与张。
皇昊杳无心,造化浩茫茫。
阴阳互迁变,倏忽自难量。
太和值雾雨,晓日升扶桑。
今兹傥不然,孰敢问彼苍。
达人贵大观,委运固其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登山的经历,以及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感悟。
诗人早晨从“望岳门”出发,中午在“雪霁堂”休息。这里,“雪霁堂”指的是雪后放晴的地方,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诗人暂时卸下疲惫,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山峦。这时,他看到山岩间的云雾逐渐合拢,天空下起了冷雨,带来了一丝凉意。
随后,大风从东北方向袭来,沙石飞扬,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在怒吼。五座山峰仿佛在随风摇摆,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诗人计划第二天攀登“祝融峰”,但想到路途艰险,不禁有些担忧。他的仆人们私下议论,觉得这次旅程可能比以往更加困难。
诗人感慨天地万物变化无常,阴阳交替,世事难料。他提到“太和”时期的雾雨和清晨的日出,暗示自然的力量无法预测。诗人认为,面对这样的变化,人们应该保持豁达的心态,顺应命运的安排。
整首诗通过描写登山途中的天气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他提醒人们,面对不可控的世事,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