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僧舍

花落回廊静,钟声丈室过。
三春青鬓改,一院绿阴多。
客久无乡梦,愁深有病魔。
独怜良夜永,明月在藤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或修行者)在暮春时分的寺院生活,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孤寂与超脱。

前两句"花落回廊静,钟声丈室过"像电影镜头:凋落的花瓣飘在空荡的走廊,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这里用"静"和"过"两个动词,让画面既有静止的美感,又有声音的流动感。

中间四句藏着人生感悟。"三春青鬓改"说春天将尽,人的黑发也变白(暗指时光流逝);"一院绿阴多"则用满院树荫表现夏日将至。后两句更直白:长期漂泊让他连思乡的梦都不做了,而沉重愁绪像病魔般缠绕着他。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长夜漫漫,但藤萝间的明月成了慰藉。这个结尾很妙,把前面的愁绪轻轻托起,用自然之美化解了人世烦恼,体现了佛家"随遇而安"的智慧。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禅意水墨画:有声音(钟声)、有色彩(落花、绿荫)、有温度(春去夏来的气候变化),更有修行者面对时光流逝、疾病缠身时的坦然心境。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在孤寂中发现美"的生活态度——纵然愁苦,明月依旧。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