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峡的宁静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开头"路入琵琶峡口迟"用"迟"字巧妙传递出两种感受:既写船行缓慢的状态,又透露出诗人悠闲的心境。这种慢节奏为全诗奠定了从容的基调。
第二句"江天晴色敞尧曦"展现开阔的江天景象。"尧曦"指远古时代尧帝时的阳光,这里用来形容纯净明亮的阳光,暗示诗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之美。
第三句"霜畦绮错衰杨外"是精妙的细节描写:结霜的田畦像锦绣般交错,远处点缀着几株落叶的杨树。一"衰"字点明秋意,但衰败中仍见"绮错"之美,体现诗人对自然衰荣的坦然欣赏。
结尾"满眼青山谢眺诗"最富韵味:眼前青山让诗人想起南朝诗人谢眺的山水诗。这既是实写青山如诗,更是以谢眺为镜,表达自己与古人相通的山林情怀——无需多言,静观山水便是最美的诗篇。
全诗以"迟"起笔,以"满眼"收束,从行船动态写到静观感悟,在寻常秋景中捕捉到超越时空的诗意。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光影、色彩、空间的细腻刻画,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物我两忘的闲适心境。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