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祁为送别友人沈先辈赴任江山县令而作,全诗洋溢着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前程的祝福。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联"东阳世系出翘英,刮目神肤两共清"像开篇的定场白,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出身东阳沈氏名门(东阳是沈氏郡望),本就是人中龙凤;更难得你表里如一,不仅外貌清朗,内在品格也高洁。这里用"刮目相看"的典故,暗示友人不断给人惊喜。
中间两联是夸人技巧的教科书级别示范。说友人文章好,就说他的文章在洛阳纸贵(洛纸文雄),像唐代钱起中状元那样万里挑一(钱万选);说友人科举厉害,就说他像郤诜在堂前种桂树象征登科(郤堂科美),中第如同成佛般荣耀(佛千名是"千人里选一佛"的典故)。后两句更妙:你去上任就像仙人驾着密实的云车(仙軿密),虽在偏远海滨当县令(海曲夸乡),但七品官绶(县绶轻)根本束缚不住你的才华。
最后一联"上最三年归路稳,中阿芳意满菁菁"是美好的祝愿:三年考核期满(上最指古代官员考核),你定能带着优异政绩荣归;到时候沿途草木茂盛(菁菁),都像在为你庆贺。这里的"中阿"指途中山坡,暗含《诗经》"菁菁者莪"的典故,比喻人才成长。
全诗就像一份精致的送别礼:先夸出身,再夸才华,接着祝福仕途,最后展望荣归。用典自然如盐入水,既有"洛纸""郤堂"这样的文化梗,又有"仙軿""菁菁"的画面感,把送别之情写得既典雅又真挚。最妙的是通篇没有直说"舍不得",但每个典故都在说"你如此优秀,此去必成大器"。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