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首句“夜来风雨不成寒”是说,虽然夜晚有风雨,但并不让人觉得寒冷。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或者是对友人的思念让他感到温暖。
第二句“似念幽人在考槃”中的“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而“考槃”则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诗人似乎在想象那位隐居的朋友正在弹奏乐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老夫老态月应道”中,诗人自嘲自己已经老了,连月亮都能看出他的老态。这里的“月”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最后一句“明镜明朝君自看”是说,到了明天早上,你(指友人)自己照镜子就能看到自己的样子。这里的“明镜”不仅指镜子,也象征着反思和自省。诗人似乎在提醒友人,时间不等人,要珍惜当下。
整首诗词通过对风雨、月亮、镜子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语言虽然简洁,但情感丰富,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