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去拜访文山公祠堂的路上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开头两句"在远日多思,钦贤夜忘寐"是说作者一直仰慕文山公(一位贤人),白天常常想念,晚上甚至睡不着觉。这说明作者内心对贤德之人充满敬意。
中间部分描写路上的风景:"缘与簿书辞,况复郊原遂"是说暂时放下了繁忙的公务文书,来到郊外原野。"野旷宜风生,山深似云戏"描绘了开阔的田野上清风徐来,幽深的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临流缨欲濯,出谷衣全翠"写清澈的溪水让人想洗洗帽带,走出山谷时衣服都染上了青翠的山色。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最后两句"顾兹难久留,拘迫惭为吏"表达了作者矛盾的心情:虽然很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环境,但身为官吏不得不回去工作,为此感到惭愧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美景和官场束缚,表达了作者对贤人的敬仰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