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题杨仲子教授流寓西蜀时所作印谱。仲子精乐律词章,以馀力治印,藉抒悲愤,有伤春、契文、怀沙等集(一九五五年)

胡羯猖披彼一时。
杜陵歌哭剑南诗。
吞声变徵传悽调,啼血残鹃过别枝。
掐胃肾,走蛟螭。
閒将顽石写深悲。
河清颂替怀沙赋,老眼摩挲泪暗滋。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叫杨仲子的教授,他在战乱时流亡到四川,用刻印章来抒发内心的悲愤。词人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杨仲子在乱世中的痛苦与坚韧。

上阕用历史典故开篇:"胡羯猖披"指安史之乱时的外族入侵,暗示当时动荡的时局。把杨仲子比作杜甫,说他在四川(剑南)用诗歌和印章表达忧国之情。"吞声变徵"形容他压抑着悲愤创作悲凉的曲调,"啼血残鹃"则像杜鹃啼血般痛苦,却仍在坚持创作。

下阕具体描写刻印场景:"掐胃肾"说创作时绞尽脑汁,"走蛟螭"形容刻刀在石上如蛟龙游走。表面是刻石头,实则在宣泄深沉的悲痛。最后两句对比:别人写歌颂太平的文章,杨仲子却像屈原写《怀沙》那样抒发忧愤。老人摸着这些印章,不禁暗自落泪。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如何通过艺术创作(音乐、诗词、篆刻)来坚守精神世界。那些小小的印章,承载的是一个大时代里文人沉重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