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明经乔迁之山左二章 其二

河山万里雁东翱,石掌嵯峨接汉高。
三观曙收天阙雾,五松寒答海门涛。
漫容停辙悲歌凤,好与游仙快策鳌。
记取滋阳驱马地,桃花春雨满征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以及诗人对友人乔迁之喜的赞美与祝福。我们可以逐句解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意境。

1. 河山万里雁东翱,石掌嵯峨接汉高
- 这两句描写的是辽阔的山河景色。大雁展翅飞向东方,高山石峰直插蓝天。这里的“河山万里”形容山河的广阔和壮丽,“雁东翱”让我们想象到大雁高飞的画面。而“石掌嵯峨”和“接汉高”则是形容山峰的高峻和高耸入云。

2. 三观曙收天阙雾,五松寒答海门涛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晨曦中,天上的浓雾慢慢散去,云雾仿佛被收起。山上的五棵松树在寒冷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回应着从海上起的波涛声。这里的“三观”和“五松”可能是指三座山峰和五棵松树,它们在晨曦中显得特别有生气。

3. 漫容停辙悲歌凤,好与游仙快策鳌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想象着自己能暂时停下脚步,像凤凰一样悲歌,表达了对友人乔迁的祝福。同时,他也希望友人能像神话中的仙人一样,轻松自在地“策鳌”(骑在海龟上),表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4. 记取滋阳驱马地,桃花春雨满征袍
-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期待与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记住这里,这里曾经是他们共同驾驶的马车经过的地方。而“桃花春雨满征袍”则描绘了一幅春天里轻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桃花和春雨的意象,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寓意着生活的甜蜜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乔迁新居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句读来不仅壮丽,也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