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十七 丙午和淮安朱赞府韵,以同在丙寅安陆围中,朱八十馀矣
紫金山前,铁骑围中,惟公尚知。
怅当时丱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
故垒荒榛,群贤拱木,畴记官军夜战时。
不图见,独岁寒不改,老气犹奇。
嗟哉月驶舟移。
四十载光阴昨梦非。
叹荷薪弗克,祗惭弓冶,扃柴却扫,绝望簪圭。
菌短椿长,鴳微鹏巨,天分当然何足疑。
闻公里,有磻溪堪钓,盍亦云归。
怅当时丱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
故垒荒榛,群贤拱木,畴记官军夜战时。
不图见,独岁寒不改,老气犹奇。
嗟哉月驶舟移。
四十载光阴昨梦非。
叹荷薪弗克,祗惭弓冶,扃柴却扫,绝望簪圭。
菌短椿长,鴳微鹏巨,天分当然何足疑。
闻公里,有磻溪堪钓,盍亦云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回忆四十年前战乱岁月,借一位八十多岁老友的视角,感叹时光变迁与人生际遇的作品。
上阕用对比手法展开回忆:
1. 开篇"紫金山前"三句像电影镜头,带我们回到当年战火中的南京城,突出老友是少数亲历者。
2. "怅当时"四句形成强烈反差:当年扎着小辫子的少年战友(丱角指儿童发型),如今已成白发老翁,用"鸥已忘机"比喻老友已看淡世事。
3. "故垒"三句更显沧桑:旧战场长满野树,当年的战友多已入土(拱木指坟墓),夜战往事无人记得。
下阕转入人生感悟:
1. "嗟哉"起笔感叹时光如快船飞逝,四十年恍如一梦。用"荷薪弗克"典故(出自《左传》,比喻无法继承父业)自嘲未能建功立业。
2. "菌短椿长"三句用鲜明比喻:蘑菇生命短暂而椿树长寿,小雀渺小而大鹏雄伟,说明天命本就不同,不必强求。
3. 结尾笔锋一转,用姜太公磻溪钓鱼的典故,婉劝老友:既然家乡有钓鱼的好地方,何不归隐田园?暗含对闲适晚年的向往。
全词精华在于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通过战火青春与白发晚境的对比,乱世记忆与和平现实的交织,传递出对生命无常的豁达。特别是"菌短椿长"的比喻,既承认命运差异,又表现出接纳人生的智慧,给人以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