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①

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茜。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
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桃花春(一作空桃花),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紫阳观到华阳洞的旅程,以及在山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描述了沿途的风景:石林在烟雾中显得格外迷人,山峦蜿蜒,江水环绕。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迎接诗人的到来。随着逐渐靠近华阳洞,小路变得幽深,四周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着,诗人进入华阳洞,洞中仿佛悬挂着七曜(古代对日、月及五大行星的统称),山殿被五彩祥云环绕。这里有一种仙境的氛围,但诗人却感叹,虽然洞中有银函(可能指珍贵的物品)和金液(象征长生不老之药),但这些都无法真正带来永恒的生命。桃花依旧每年盛开,但传说中的秦人(可能指隐士或仙人)却早已不见踪影。

随后,诗人在东溪遇到了友人,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交谈,青鸟(象征信使或吉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红霞在朝夕之间不断变幻,仿佛在为他们见证这一刻的相聚。诗人感慨,虽然自己已经远离尘世,追求修道的生活,但友情的温暖依然让他感到幸福。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已经化作真骨(指修道成仙),能够乘着飞电(闪电)遨游万里。他在月光下漫步,松花飘香,仿佛在醉意中享受着闲适的宴饮。诗人认为,幽居的人已经远去,而世俗的纷争依然存在。他决定第二天回到琴堂,继续过自己清静的生活,因为他知道友人也不愿再为世俗的官职所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感叹世俗的纷扰与无常。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