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沈俭夫求花木韵
我意何不乐,我颜复何㥏。
止斋有新畬,耕犊角已茧。
止斋有溪水,钓席随所展。
两山夹精舍,佳处迫庐岘。
朋来尽名流,燕坐皆胜践。
颓然止斋翁,心故不可转。
厌书或窥园,乘兴时陟巘。
日月之蔽亏,木阴自幽显。
雨露之密疏,草色自深浅。
翁子一觞咏,初不著姝娈。
易老探醇驳,风骚较宽褊。
眠食虽甚佳,病患盍加勉。
谤箧况所招,讼缿那能辨。
于焉更悟入,岂但苟排遣。
寄言子沈子,所欲果何件。
葭豕来春田,冥鸿脱秋狝。
谷兰犹见纫,月桂不可搴。
慕远失之近,求多得常鲜。
请以壮县才,从兹益怀卷。
深居勿近市,隘巷莫容辇。
有花门拥彗,无花地生藓。
尝试玩喧寂,何者是真舛。
旧学枉初心,新功费重研。
何如过止斋,我亦精文选。
止斋有新畬,耕犊角已茧。
止斋有溪水,钓席随所展。
两山夹精舍,佳处迫庐岘。
朋来尽名流,燕坐皆胜践。
颓然止斋翁,心故不可转。
厌书或窥园,乘兴时陟巘。
日月之蔽亏,木阴自幽显。
雨露之密疏,草色自深浅。
翁子一觞咏,初不著姝娈。
易老探醇驳,风骚较宽褊。
眠食虽甚佳,病患盍加勉。
谤箧况所招,讼缿那能辨。
于焉更悟入,岂但苟排遣。
寄言子沈子,所欲果何件。
葭豕来春田,冥鸿脱秋狝。
谷兰犹见纫,月桂不可搴。
慕远失之近,求多得常鲜。
请以壮县才,从兹益怀卷。
深居勿近市,隘巷莫容辇。
有花门拥彗,无花地生藓。
尝试玩喧寂,何者是真舛。
旧学枉初心,新功费重研。
何如过止斋,我亦精文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得,同时暗含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用反问句"我有什么不快乐?我有什么难为情?"直接点出主人公知足常乐的心态。接着用"新开垦的田地""溪边垂钓"等画面,勾勒出一个自给自足的田园世界。"两山之间的书斋""来往都是名流"的描写,展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生活的自然韵律:树木随着日月变化投下阴晴不同的影子,野草因雨露多寡呈现深浅不一的绿色。这些自然现象暗喻人生际遇的起伏,但主人公选择以饮酒作诗来应对,既不刻意追求美好事物,也不回避生活苦涩。
后段转入哲理思考,用"追远反而失去近处""贪多往往所得甚少"等通俗比喻,劝诫不要好高骛远。建议"住在僻静小巷""远离繁华",通过观察"门庭扫雪或生苔"的不同景象,来参悟喧闹与寂静的人生真谛。
结尾处诗人自嘲旧学问违背初心,新研究又太费精力,不如去拜访那位"止斋先生",一起研读《文选》。这既是对开篇隐居生活的呼应,也点明真正的智慧在于返璞归真。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种地、钓鱼等日常场景展现高级精神追求
2. 把深刻哲理藏在"树影变化""草色深浅"等常见现象中
3.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比如"有花就扫雪,没花就任其生苔"的描写,生动体现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4. 最后回归读书的提议,巧妙点明精神家园的所在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