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大卿用东坡先生韵赋蜡梅
湘潭有客善种花,晓移根垡来君家。
天公着意为刻蜡,幻出新苞亦尤物。
至游老仙旧相知,少年惜花多赋诗。
而今更挽金蕉叶,与花一处成三绝。
夜阑宝帐攒远山,钗头馀苍薰醉眠。
明朝红紫麾不去,妖艳妨人觅佳句。
始信清臞自可人,此语嘱谁当嘱君。
请为百花作檀越,得意不妨时击钵。
天公着意为刻蜡,幻出新苞亦尤物。
至游老仙旧相知,少年惜花多赋诗。
而今更挽金蕉叶,与花一处成三绝。
夜阑宝帐攒远山,钗头馀苍薰醉眠。
明朝红紫麾不去,妖艳妨人觅佳句。
始信清臞自可人,此语嘱谁当嘱君。
请为百花作檀越,得意不妨时击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擅长种花的人(湘潭客)把蜡梅移植到朋友家,引发的一系列诗意联想。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种花情景(前四句):朋友一大早带着蜡梅来,这花像是天公用蜡精心雕刻的,新鲜花苞格外特别。用"刻蜡"形容花瓣质感,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
2. 赏花雅趣(中间八句):老朋友们赏花饮酒作诗,把蜡梅、金蕉叶(酒杯)和诗句并称"三绝"。夜里花香熏得人醉眠,第二天看到其他艳丽花朵反而写不出诗了——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蜡梅的清雅。
3. 感悟升华(最后四句):诗人领悟到清瘦素雅的蜡梅才最动人,建议朋友当护花人(檀越),有灵感时就即兴创作(击钵指即兴作诗)。把赏花体验提升到人生感悟层面。
全诗妙处在于:
- 把普通种花小事写得风雅有趣
- 用"蜡雕花苞""花香醉眠"等鲜活比喻
- 通过对比艳花突出蜡梅品格
- 最后落点到"清雅最动人"的生活哲理
- 语言流畅自然,像在和朋友聊天说笑
这种诗展现了中国文人把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情趣,也传递了"朴素之美胜过艳丽"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