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桐坞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
开篇"桐坞我旧过"直接点明这是故地重游。诗人用"阴森翳丛筱"描写竹林茂密幽暗的景象,接着笔锋一转,隔着树林看到梅花,还以为是山间破晓的月光。这个错觉既写出梅花的洁白,又暗示清晨的朦胧美。
中间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的幽静:花丛太密找不到路,四周安静得只听见鸟鸣。满眼都是繁盛的白色梅花,反而觉得绿色变少了。这里"香雪"的比喻很妙,既说梅花如雪般洁白,又暗指其香气袭人。远处寺庙的炊烟和诵经声,更添几分禅意。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鬓发渐白,与初春山涧的寂静形成对照。他说自己"无事为佛事",看似悠闲,实则通过写诗来排遣心事。全诗在清幽的景物中暗含时光流逝的感伤,但又不刻意渲染,保持着淡雅平和的情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把一次普通的故地重游写得充满诗意。没有华丽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特别是对梅花和环境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