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点烛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温暖与孤独交织的情感。
前两句写烛光的美:烛火像收敛了白昼阳光的精华(藻景敛空晖),又像古代华美灯架上燃烧的灯火(雕擎然九微)。这里用"九微"这种传说中的仙灯来形容,突出烛光的神圣感。
中间四句展现烛光营造的温馨氛围:烛台分枝像并排的卧榻(枝骈当夕寝),烛花绽放如同合欢帐幔(花丽合欢帷)。它的光芒能与夜明珠媲美(光以夜珠并),亮度让月亮都显得暗淡(照将宵月希)。这里用对比手法,突显小小烛火竟能超越自然光辉的奇妙。
最后两句情感转折:若真要离开这烛光(若教离席秉),连衣衫都会沾上清泪。这里暗示烛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温暖陪伴的象征,离开时会引发孤独感伤。全诗通过日常烛火,写出人对光明与温暖的依恋,展现唐代咏物诗"小中见大"的特点。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