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文明光禄和冯子佩雨中观莲
山花何如水花洁,江乡又作三年别。
银潢一派写秋光,绿浪红云几明灭。
孤标不藉阑槛护,皓质岂因泥滓涅。
江梅冲寒面如玉,岩松积岁髯疑铁。
清严淑丽各有态,根性已是多生结。
铜池碧影落天镜,东轩未到吾能说。
一泓便有五湖意,造物信可儿童窃。
翠盘跳珠散凉雨,梦回晓枕声未绝。
恍疑误入水仙府,万队红妆拥旌节。
鉴湖终期明主赐,云锦只恐天机撤。
书生俭算亦有计,胜赏直与吟诗折。
银潢一派写秋光,绿浪红云几明灭。
孤标不藉阑槛护,皓质岂因泥滓涅。
江梅冲寒面如玉,岩松积岁髯疑铁。
清严淑丽各有态,根性已是多生结。
铜池碧影落天镜,东轩未到吾能说。
一泓便有五湖意,造物信可儿童窃。
翠盘跳珠散凉雨,梦回晓枕声未绝。
恍疑误入水仙府,万队红妆拥旌节。
鉴湖终期明主赐,云锦只恐天机撤。
书生俭算亦有计,胜赏直与吟诗折。
现代解析
这首《次韵马文明光禄和冯子佩雨中观莲》是一首借雨中莲花抒发人生感悟的咏物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莲花的双重美
诗人用对比手法突出莲花的独特气质:
- "山花"普通,而水中莲花("水花")更纯净;
- 它不需要栏杆保护("孤标不藉阑槛护"),像白雪一样不会被污泥染黑("皓质岂因泥滓涅")。
这里莲花不仅是植物,更象征君子品格——独立高洁,不受环境影响。
2. 大自然的魔法秀
诗人用动态画面描写雨打莲叶的奇幻景象:
- 荷叶("翠盘")上的雨滴像跳动的珍珠;
- 雨声让人恍惚进入水仙宫殿,看到无数红衣仙女列队。
这种比喻把普通雨景变成童话世界,展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 书生的智慧感悟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思考:
- 莲花池虽小却有五湖的意境,说明美不在大小("一泓便有五湖意");
- 书生虽穷,但可以用诗换取美景的享受("胜赏直与吟诗折")。
这透露了古代文人的处世哲学:物质有限时,精神世界同样能获得富足。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给莲花特写,再拉远镜头拍雨景,最后定格在诗人微笑沉思的画面。通过莲花,我们看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以及用诗意化解现实困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