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石
大造产奇石,镇古植于此。如何好事者,指为涂山氏。
禹也神圣启也贤,事迹分明垂经史。异说纷纷徒浪传,堪供一笑而已矣。
我来盘膝坐石阴,石上题诗难遍视。白石斑驳成黛色,立卧合看应相似。
闻说前峰洞壑幽,逸兴飘飘振衣起。北上层峦一纵目,莽莽山川自流峙。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面对一块名为"启母石"的奇石时的所见所思。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是作者对这块石头的质疑。这块石头明明是大自然创造的奇石,却被后人附会成"涂山氏"(大禹妻子的化身)。作者认为大禹和儿子启的事迹在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这些民间传说都是无稽之谈,只能当作笑话听听。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作者近距离观察石头。他盘腿坐在石头背阴处,发现石头上刻满了题诗,都看不过来。石头表面斑驳,呈现出青黑色,无论站着看还是躺着看都差不多。这里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这块历经沧桑的奇石。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写作者被周围景色吸引。听说前面山峰有幽深的山洞,顿时兴致高涨,抖擞精神登上北面的高山。站在高处远眺,只见苍茫的山川自然舒展,河流与山脉相互映衬。这个结尾很有画面感,把读者带入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观中。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既有对传说的理性批判,又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不盲从传说、注重实地观察的求真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最精彩的是结尾的登高望远,让全诗的意境一下子开阔起来,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