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诗

闻鸟居丹穴,其名曰凤皇。九苞成羽翼,五采焕文章。

有竹方思集,非梧不惮翔。庭仪徵舜协,岐啸兆周昌。

千载难绳美,吾朝可绍芳。圣明方缵服,天启正垂裳。

朝讲誇前代,弓旌遍四方。蜀黔陈露布,齐鲁复金汤。

丞弼充阿阁,台谏儗朝阳。抱义刑章略,戴仁赈贷详。

讴歌腾宇宙,清淑萃河梁。今日禹州境,汉世颍川乡。

曾谓次公异,宁如冲主庆。羽王来远岫,审览下高冈。

细雨毫光润,卿云顶盖妆。万禽环左右,数日始飞扬。

两使陈方至,九重喜未央。太和虽致瑞,交儆始为康。

转忆文偕舜,亦忧苗与羌。祯祥焉足恃,兢业莫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来凤诗》借凤凰降临的祥瑞景象,歌颂盛世明君,同时暗含警醒之意。全诗可分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前16句):用凤凰象征盛世
开篇描绘凤凰的神奇形象——住在仙山、羽毛华丽、只栖息梧桐、吃竹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接着用典故(舜帝时凤凰来仪、周朝兴起时凤鸣岐山)暗示当朝同样迎来盛世。诗人夸赞当朝政治清明:人才遍布四方、边疆战事胜利、大臣贤能、法律仁厚,百姓歌颂太平,就像汉代颍川那样的治世典范。

第二部分(中间14句):祥瑞降临的盛况
具体描写凤凰出现的场景:从远山飞来,停在雨雾缭绕的高冈上,羽毛闪着光芒,头顶祥云,万鸟环绕。官员们争相上报祥瑞,皇帝龙颜大悦。这里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神话般的画面,强化"盛世感"。

第三部分(最后6句):盛世中的清醒
笔锋一转提醒:祥瑞虽好,但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居安思危。联想到舜帝虽遇祥瑞仍勤政、边疆仍有动乱(苗羌叛乱),强调不能依赖吉兆,而要时刻保持兢兢业业的治国态度。

全诗亮点
1. 双线结构:表面写凤凰祥瑞,实则写治国之道,神话与现实交织。
2. 反差手法:前半段极尽华丽描写祥瑞,结尾突然冷静,形成思想冲击。
3. 历史厚重感:大量化用舜帝、周朝等典故,让颂圣不流于表面。

现代启示
诗人用"凤凰"比喻社会发展的高光时刻,但真正想说的是:再好的时代也需要保持清醒。就像今天我们看待成就时,既要肯定发展,也要警惕问题,这种辩证思维至今仍有价值。诗中"万禽环绕"的凤凰景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代"万众一心"的团结画面,而结尾的警示则像一剂清醒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