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子植

婉娈好少年,忆昨十五馀。
割慈避父母,逊志亲师儒。
已上破荒第,犹勤见未书。
平生烟雨外,秋浦荷菼初。
属官号高士,议政关惨舒。
吟情且勿放,民隐谅少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少年形象,同时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开头四句写少年丁子植的成长经历:他从小乖巧懂事,十五六岁就离开父母,拜师求学,虚心向老师请教。"割慈"和"逊志"体现了他为求学甘愿牺牲亲情、谦逊好学的品质。

中间四句写他的学业成就:年纪轻轻就考中科举("破荒第"指考中进士),但仍坚持苦读("见未书"指研读未读过的书)。"烟雨外"和"秋浦"的景色描写,暗示他虽已功成名就,仍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

最后四句转向现实关怀:丁子植担任官职,被称作"高士",参与政事时关心百姓冷暖。诗人劝他不要只顾吟诗作赋,而要借机替百姓发声("民隐"指民间疾苦),展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全诗通过欣赏少年的才华与品德,最终落脚于"为官当为民"的期许,既有对后辈的赞赏,也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