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子野的官员在雪后写给朋友廷玉的回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隐居的向往。
开头用陶渊明的典故自嘲:虽然像陶渊明一样白了头发,但自己写诗却不如陶渊明那般超脱。接着用两个生活细节展现窘迫:作为小官只能租房住,每次上级派人来还得跑到郊外迎接。这些描写生动呈现了古代小官员的卑微处境。
五六句更显无奈:挂着"先生"的虚名教书,辞官后人们仍客气地称他"处士",但这些头衔都只是表面风光。最后笔锋一转,说只有隐居在溪边的老友廷玉,才真正懂得自己渴望归隐种田的心思。
全诗妙在三个对比:白发与未老成(年龄与心态的反差)、官衔与实际处境(名不副实)、世俗客套与知己理解(表面与真心的区别)。通过这些对比,诗人把古代知识分子"身在官场心在田园"的矛盾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上班想辞职,辞职怕失业"的永恒职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