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尤袤为送别好友赵子直赴任蜀地而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写赵子直的才华与政绩。开篇用"射策首汉儒"的典故(汉代考试第一名的意思),夸赞他当年科举表现出色;"去登云路只斯须"说他很快就能平步青云。后两句用"闽部治最""益都先声"具体表扬他在福建政绩卓著,名声早已传到要赴任的四川(益都指蜀地)。
第二层(五六句)突出他的能力与使命。"壮略定羗"指他有用兵谋略能平定羌族叛乱(宋代蜀地常有少数民族起义),"宗英帅蜀"强调他作为皇室宗亲(宗英)出任蜀地统帅的特殊意义——暗示这是破格重用。
第三层(末两句)是临别赠言。用"叱驭"典故(汉代王阳赴险任官的故事)鼓励他不要畏惧蜀道艰险,最后以"东归上致涂"表达期待——希望他功成归来时能升任更高职位(致涂指仕途达到顶峰)。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历史典故赞美友人却不显堆砌,比如"射策""叱驭"都自然融入诗句;
2. 既有对过往政绩的总结,又有对未来建功的期许,情感真挚;
3. "宗英帅蜀旧来无"等句在褒奖中暗含对朝廷用人魄力的肯定,展现政治智慧。
这种送别诗超越了普通客套话,既体现了朋友情谊,又承载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是宋代文人诗的典型风格。
尤袤
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