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诗十首 其二 汧殹篇
汧殹沔沔。
丞丞皮淖渊。
𩷑鲤处之。
君子渔之。
澫又小鱼。
其斿𧽾𧽾。
帛鱼皪皪。
其𥷟氐鲜。
黄帛其𩺂。
又鳑⑴又𩸊。
其𦚎孔庶。
脔之𣬐𣬐。
𡊺𡊺□□。
其鱼隹可。
隹鱮隹鲤。
可㠯𣞉之。
隹杨及柳。
丞丞皮淖渊。
𩷑鲤处之。
君子渔之。
澫又小鱼。
其斿𧽾𧽾。
帛鱼皪皪。
其𥷟氐鲜。
黄帛其𩺂。
又鳑⑴又𩸊。
其𦚎孔庶。
脔之𣬐𣬐。
𡊺𡊺□□。
其鱼隹可。
隹鱮隹鲤。
可㠯𣞉之。
隹杨及柳。
现代解析
《石鼓诗十首 其二 汧殹篇》是一首描绘古代捕鱼场景的生动诗歌,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这首诗像一幅动态的渔猎画卷。开篇用"沔沔"形容河水丰沛,接着描写鱼儿(𩷑鲤)在水中游动,贵族(君子)正在捕鱼。水中不仅有鲤鱼,还有成群的小鱼("澫又小鱼"),它们游动时像飘动的丝带("其斿𧽾𧽾")。
诗中特别描写了鱼群的壮观:白鱼闪着银光("帛鱼皪皪"),黄鱼格外鲜艳("黄帛其𩺂"),还有各种鱼类(鳑、𩸊)混杂其中,数量多得惊人("其𦚎孔庶")。
后半段聚焦捕鱼过程:人们把鱼切成块("脔之𣬐𣬐"),处理时发出声响(拟声词"𡊺𡊺")。最后点明这些鱼可以做成美味("可㠯𣞉之"),而河边的杨树柳树("隹杨及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自然气息。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量重复字和拟声词(如"沔沔""𧽾𧽾")营造出鱼群游动的节奏感
2. 通过颜色对比(白鱼、黄鱼)展现视觉冲击力
3. 从宏观水域到微观鱼群的镜头式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4. 最后落到人间烟火气(烹饪、树木),使画面更生活化
这种对自然观察的细致程度,展现了古人"万物有灵"的生态观,也反映出当时渔猎生活的真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