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岁四日率兵度梅关赋此
角声低不扬,磴道郁盘互。泉细湿云根,松高倚天柱。
但闻白云香,不见梅开处。百转到关门,双岩尚掩护。
南望失气候,青青露原树。山势万马腾,有力不能驭。
遂令关以南,天然画畛域。群盗捷如揉,诱我逢邻怒。
摧陷失雄心,避缩全世故。众鸟噪夕阳,人家隐寒雾。
谁与辨烦冤,嗒然全吾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率兵穿越梅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行军途中的艰难和复杂心境。
开篇用"角声低不扬"营造压抑氛围,行军号角都显得无力,蜿蜒的山路(磴道)盘绕交错。接着用细腻的笔触写山间景色:泉水浸湿山石(云根),松树高耸如擎天柱,能闻到梅香却看不到梅花,暗示行军虽见美景却无暇细赏。
走到关门前,双峰依然遮挡视线。向南眺望,气候突变,只见青翠原野和树木。这里用"万马腾"形容山势险峻,暗喻军力难以掌控,导致岭南地区(关以南)自然形成边界线。
后半段转向现实困境:盗匪灵活狡猾(捷如揉),诱使军队与邻邦冲突。连续的挫败(摧陷)消磨了斗志,避让退缩成了保全之策。最后以夕阳归鸟、寒雾人家作结,在苍茫暮色中,无人能解心中烦闷,只能默默保持本心(嗒然全吾素)。
全诗通过行军途中的自然障碍(险山、迷雾)暗示军事行动的受挫,用"群盗""邻怒"等意象反映现实困境,最终在疲惫中透露出坚守初心的决心。诗人将外在行军与内心挣扎完美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军人面对自然与人事双重压力时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