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向往隐居山林的心境,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首联"嵯峨山势半凌虚,野衲相逢问起居"用"嵯峨"形容山势高峻,仿佛要插入云霄;"野衲"指山中僧人,诗人与僧人相遇寒暄,展现出一幅山居生活的画面。
颔联"天迥始知尘眼豁,地偏应觉世情疏"写站在高山之巅视野开阔,远离尘世让人心境澄明。这里的"尘眼豁"比喻在山顶看世界,就像擦亮了被尘世蒙蔽的眼睛。
颈联"鹫峰云断青螺出,龙沼光浮翠练舒"是精彩的景物描写:云雾缭绕的山峰像青螺般浮现,阳光下的池水如翠绿绸缎舒展。诗人用"青螺""翠练"两个比喻,把静态的山水写得灵动优美。
尾联"我欲此中成小构,残龄归老乐三馀"直抒胸臆:诗人想在山水间建个小屋,安度晚年。"三馀"指冬天、夜晚和雨天这些闲暇时光,表达了向往远离喧嚣、享受自然之乐的心愿。
全诗通过描绘高山云雾、僧人生活等画面,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山水景物与内心感悟自然融合,让读者既能看见五台山的壮美,又能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快乐。特别是"青螺""翠练"的比喻,既形象又新鲜,展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