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余还至渭南适克正博士为丞于兹款遇有加意义兼至因用赋诗以道旧并以留别

曩余客南京,结交尽名友。文采竞联翩,气义互缠纠。

子也时所需,翻然起江右。譬如丰城藏,紫气映牛斗。

神物一朝伸,光价孰能扣。五年教成均,后学资善诱。

纷纷贵游子,成材郁先后。交契岂不多,于余谊尤厚。

誓偕古尊罍,共弃俗盆缶。世情略外缘,古道坚素守。

艰难共嗟咨,疑惑同析剖。黉斋夜灯苦,辇路晨辔偶。

蹉跎岁年深,颜面俱老丑。我从去年秋,将指事西走。

今春予亦出,丞哉实为负。岂期清渭滨,乃此获携手。

始晤含悲辞,稍坐开笑口。既悬徐孺榻,且酌陶潜酒。

问劳益情倾,谈谐仍意掫。延留甚殷勤,未厌浃旬久。

会合乌可常,别离谅非苟。炎埃满征涂,我马不堪趣。

明当复东迈,行止庶无咎。上以奉明君,下以慰慈母。

平生功名心,萧条亦何有。惟是故意长,欲报乏琼玖。

英英华阳云,劳我重回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渭南重逢老友克正博士时所作,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相聚的珍惜,还包含即将分别的不舍。全诗情感真挚,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流畅。

我们可以把诗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颜面俱老丑"): 作者回忆年轻时在南京结交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特别提到克正博士像被埋没的宝剑终于出鞘,在国子监教书育人五年间培养了许多人才。两人志趣相投,都崇尚古朴高雅的情操,看不上世俗的做派。他们一起熬夜苦读、清晨赶路,互相支持度过艰难岁月,如今容颜都已苍老。这里用"尊罍"(贵重酒器)和"盆缶"(普通瓦罐)的对比,生动表现了他们追求高雅、不屑流俗的态度。

第二部分("我从去年秋"到"行止庶无咎"): 写现实中的重逢。作者去年秋天西行,今年春天又与当上县丞的克正意外在渭南相遇。久别重逢时先是悲喜交加,接着开怀畅饮,像古代知音一样促膝长谈十余日。用"徐孺榻"(东汉高士专门为好友准备的床)和"陶潜酒"(陶渊明爱酒)两个典故,表现了主人待客的真诚热情。但欢聚终要结束,明天又要各奔东西。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写离别前的复杂心情。作者说自己东行是为了尽忠君、孝母的责任,虽然对功名已无太多追求,但最遗憾的是无法回报老友深厚的情谊。结尾用"华阳云"这个意象,比喻望着友人所在的方向依依不舍,就像看着天边云彩不忍离去,画面感很强。

全诗亮点: 1. 善用对比:贵重酒器vs普通瓦罐、宝剑出鞘vs埋没、昔日青春vs如今苍老,让情感更鲜明 2. 比喻生动:把朋友比作重见天日的宝剑,把情谊比作美酒,把离别比作回首望云 3.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和老朋友拉家常一样自然,反而更打动人心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考验,即使各自奔波、容颜老去,志同道合的朋友重逢时,依然能像年轻时一样把酒言欢,这种情谊比功名利禄更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