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福寺轩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飚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飚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现代解析
《题广福寺轩》描绘了诗人在广福寺小轩中的一段宁静时光,表达了他在自然与禅意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小轩旁的水流声,清凉的水声让环境显得格外宁静。老僧慷慨地借给他一张凉榻,让他得以在流水旁小憩。清风拂过,蝉鸣不断,这些自然的声音让他逐渐放松,进入了悠长的梦境。在这里,世俗的烦恼似乎都消散了,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境地。
接着,诗人对比了尘世的喧嚣与寺庙的宁静。他觉得在繁华的市井中,官吏的身份反而成了心灵的负担。虽然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彻底归隐,但他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却愈发强烈。他感叹自己不够果断,仍然被世俗的琐事牵绊,无法完全放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像飞云一样自由自在地徜徉于山水之间,每日与方外之人交流,品茶焚香,寻找心灵的归宿。然而,这种理想的生活似乎还很遥远,他只能独自叹息,坐等山月升起,乘着小舟在沧浪中漂泊,继续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它让读者感受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是多么珍贵。
陈睍
陈睍,西安(今浙江衢县)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事见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