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江边景色,充满了宁静又略带寂寥的美感。
前两句写远景:天空低垂,原野空旷,树木在暮色中显得朦胧,这一切都被站在"金鹅"(可能是地名或高处)的诗人尽收眼底。这里用"天低野旷"营造出开阔又压抑的黄昏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动态景物:青山间月亮升起,两只大雁飞过;碧绿的溪水上云雾缭绕,零散的船帆穿梭往来;撑船的竹篙在落日余晖中投下影子,远处村舍升起炊烟;成群的寒鸦在昏暗的树丛中聒噪。这些画面有静有动,有光有影,共同构成生动的秋日晚景。
最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却懒散无为,这时远处秋日宫殿传来悠长的晚钟声。这里的"昏钟"既是实写,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惆怅。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巧妙结合,在展现秋天黄昏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诗中"青嶂"、"碧溪"等明丽的色彩与"昏钟"、"暝丛"等暗色调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