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苏轼种田的亲身经历,充满了农民式的智慧和幽默感。
前四句说:好农民都懂得让土地休养生息,这块荒了十年的地反而因祸得福。种的桑树还没长大,但麦子看起来很有希望。才播种不到一个月,田里已经绿油油一片了。
中间四句特别有趣:老农跑来传授秘诀说"别让麦苗长得太茂盛!要想吃上香喷喷的面饼,就得让牛羊去啃麦苗"。这就像现在种果树要剪枝、种蔬菜要间苗的道理,古人早就懂了。
最后两句是苏轼的回应:他恭恭敬敬向老农道谢,说"您这金玉良言我记下了,将来吃饱饭一定不忘您"。明明是老农教他"饿着"麦苗,他却说这是为了"吃饱",这种反差特别有生活趣味。
全诗用种麦子这件小事,展现了三个闪光点:
1. 土地需要科学养护(休耕十年反而肥沃)
2. 农业需要舍得取舍(让牛羊啃苗才能丰收)
3. 文人虚心向劳动者学习(进士向老农鞠躬)
苏轼把种田写得像做实验一样认真,又带着接地气的幽默,让我们看到大文豪拿着锄头虚心求教的模样,特别真实可爱。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