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六柘塘移居图二首 其一 (戊申)

伍员吹箫市,韩信垂钓台。
昔贤曾混迹,之子亦多才。
落月摇乡树,清淮上酒杯。
诛茅三径在,高咏日悠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名人和当下友人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前四句用两个历史典故开篇:伍子胥曾落魄到街头吹箫乞食,韩信年轻时也在河边钓鱼为生。诗人用这两个例子说明,很多有才能的人早年都经历过困顿。接着笔锋一转,说现在这位朋友("之子")同样才华横溢,暗示他将来也会像古人一样有所成就。

中间四句描绘了朋友新居的惬意生活:月光照着家乡的树木倒映在水中,清澈的淮河水仿佛流入了酒杯。这里用"摇"字让月光有了动感,"上酒杯"的想象更是把自然美景和饮酒之乐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直接夸赞:朋友开辟了田园小径("诛茅三径"),每天可以自由自在地吟诗作对。全诗通过古今对照和景物描写,把一个才子的隐居生活写得既高雅又充满生活趣味,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闲适之美。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