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离开黄州时写的告别之作,表达了他对黄州的留恋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1. 前两句用"病疮老马"比喻自己年老体弱,但依然得到朝廷的照顾("君王得敝帏"),暗示自己虽然被贬但仍有官职在身。

2. "桑下三宿"用典故说明在一个地方住久了自然会产生感情,表达对黄州的不舍。"樽前一身归"则写临别时独自饮酒告别的情景。

3. "长腰米"和"盖瘿衣"都是写实细节,既表现了当地的生活特色,也暗示自己在这里生活得很简朴。

4. 最后两句是自我安慰:虽然年纪大了漂泊江湖,但总算没有完全失去官职;希望以后回来时,老朋友还能认得自己。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珍视。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既有对黄州生活的真实描写,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情:对贬谪生活的不甘、对黄州的留恋、对未来的迷茫,都融合在看似平淡的诗句中,展现了苏轼豁达中带着苦涩的独特心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