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斋卉物诗 其二

堂西馀隙地,白骨掩榛荆。
开池贮流水,画地通沟塍。
闭门学农圃,寄意怀躬耕。
惜哉泉石志,羁绁伤簪缨。
名山无静境,波涛方沸腾。
一村得巢柯,聊慰达士情。
不见中泽鸿,铩羽徒哀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公务之余,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却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六句写作者在官署西边开辟了一块小菜地,虽然地方不大(白骨、榛荆显示原本荒芜),但他认真挖池塘、修田埂,像农夫一样耕种。这里用"闭门学农圃"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矛盾:明明心里向往山水(泉石志),却被官服(簪缨)束缚;看似平静的名山其实暗流涌动,暗示官场并不太平。这里"波涛沸腾"的比喻很形象。

3. 最后四句用两个对比:能在村里找到一小块地种菜(巢柯),算是给明白人(达士)一点安慰;但更惨的是那些像受伤大雁(中泽鸿)一样的人,连这点安慰都没有。这里用"铩羽哀鸣"的画面感很强。

全诗亮点在于:
- 用种菜的小事反映大主题:知识分子在仕途与隐逸间的挣扎
- 对比手法鲜明(种菜的满足vs官场的束缚)
- 比喻生动(波涛喻官场,伤雁喻失意者)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古今职场人的共鸣

本质上是在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能有点小爱好(比如种菜)已经很幸运了,更多人连这点慰藉都没有。这种"夹缝中找快乐"的心态,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