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悼念的是辛亥革命元勋陈其美(字英士),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上联"首义让松坡,未竟公三次革命"说的是:
陈其美在武昌起义后主动把领导位置让给蔡锷(字松坡),展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可惜他没能完成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次革命"(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实现民主)理想,暗含对革命未竟的遗憾。
下联"戕生随渔父,令吾人万古伤心"讲的是:
陈其美和宋教仁(号渔父)一样被暗杀牺牲。"戕生"指遇害,"随渔父"暗示他和宋教仁都是为革命献身的志士。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和民众永恒的悲痛。
全联的动人之处在于:
1. 用"让松坡""随渔父"这些历史典故,短短数字就勾勒出革命志士的群体形象
2. "未竟""伤心"既有对事业未成的遗憾,又饱含深情悼念
3. 通过"三次革命"与"万古伤心"的时空对比,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这种挽联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真挚情感,让读者既能了解陈其美的革命事迹,又能感受到那个时代革命者前赴后继的悲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