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
节物过芳苞,幽奇胜近郊。
先秋蝉弃甲,背岁鹊营巢。
池小萍周岸,筠低露泣梢。
摽梅资宴豆,赐臛佐晨庖。
夕坞禽声乱,芳蹊屐齿交。
茂丛罗宅菊,长柄庾园匏。
尸竊虞官谤,嘉肥愧遯爻。
披襟时一至,未塞学心茅。
先秋蝉弃甲,背岁鹊营巢。
池小萍周岸,筠低露泣梢。
摽梅资宴豆,赐臛佐晨庖。
夕坞禽声乱,芳蹊屐齿交。
茂丛罗宅菊,长柄庾园匏。
尸竊虞官谤,嘉肥愧遯爻。
披襟时一至,未塞学心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小园四季变换的自然风光和闲适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画卷的生动描摹
诗中用一系列动态细节展现小园的生命力:蝉蜕壳、鹊筑巢的动物活动;浮萍铺满池岸、竹梢垂露的植物姿态;傍晚鸟鸣交错、小径木屐声回荡的声响画面。特别是"筠低露泣梢"的拟人写法,让竹叶上的露珠像眼泪般生动,展现清晨的静谧之美。
2. 田园生活的诗意呈现
通过"摽梅资宴豆""赐臛佐晨庖"等饮食细节,展现自给自足的满足感。用"茂丛罗宅菊"暗含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长柄庾园匏"化用典故表现田园趣味。这些日常场景的描写,传递出远离喧嚣的闲适自得。
3. 人生哲理的含蓄表达
结尾"尸竊虞官谤"用典故自嘲占着官位却无所作为,"嘉肥愧遯爻"反用《易经》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最后"未塞学心茅"的比喻,将求知欲比作不断生长的茅草,暗示虽然身处小园,但精神世界仍在持续生长拓展。
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风景镜头,从自然景物到生活场景,最后升华为心灵感悟。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平凡的园中景物写得生机盎然,并在结尾巧妙转折,展现外在闲适与内在思考的微妙平衡。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