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川易传

太极非名岂自然,由知辟阖见坤乾。先天讵必违中古,上古应须得后天。

至密退藏那有迹,惟几成务尚容研。从教变易能从道,不似神龙得性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读伊川易传》主要通过探讨《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宇宙规律和人生智慧的理解。我们来逐句分析:

1. “太极非名岂自然,由知辟阖见坤乾。” “太极”是《易经》中的概念,代表宇宙的本源。诗人说“太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它也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的。只有通过理解“辟阖”(指阴阳的互动),才能看清“坤乾”(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这句强调了《易经》的深奥,需要用心去领悟。

2. “先天讵必违中古,上古应须得后天。” 这句探讨了时间的关联性。诗人认为,先天的规律(宇宙的本源)并不会与中古时代(历史)相违背,而上古的智慧也需要后天的实践去验证。这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3. “至密退藏那有迹,惟几成务尚容研。” 这是说,宇宙的奥秘非常深奥,往往隐藏得很深,难以轻易发现。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逐渐理解并应用于实际事务中。诗人鼓励人们保持探索精神,深入研究《易经》的智慧。

4. “从教变易能从道,不似神龙得性全。” 最后一句点出了《易经》的核心思想——“变易”。诗人认为,只有顺应变化,才能遵循“道”(自然规律)。与之相比,“神龙”虽然是神话中的完美存在,但它只是天性使然,不像人那样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掌握规律。诗人以此强调,人通过努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智慧。

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对《易经》的解读,表达了宇宙规律深奥难解,但通过细心观察和实践,人们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智慧。诗人鼓励人们顺应变化,遵循自然规律,同时强调了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性。整首诗既有哲学深度,又富有现实意义,启发人们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