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
高楼高登天,美人美如玉。
美人坐高楼,更弹天上曲。
飞声落人间,谁不注耳目。
安知妾此心,长恐昼夜促。
莫羡高楼高,莫羡美女美。
楼头瞻明月,楼下看流水。
月明圆易缺,水流去如驶。
独爱山中兰,幽香抱枝死。
美人坐高楼,更弹天上曲。
飞声落人间,谁不注耳目。
安知妾此心,长恐昼夜促。
莫羡高楼高,莫羡美女美。
楼头瞻明月,楼下看流水。
月明圆易缺,水流去如驶。
独爱山中兰,幽香抱枝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高楼美人的画面,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首先,诗词开篇描绘了高楼和美人。高楼高耸入云,象征着权势和地位;美人如玉,代表着美丽和诱惑。美人在高楼上弹奏天上的乐曲,音乐飘落人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里,诗人通过高楼和美人,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景象。
然而,接下来的诗句却揭示了美人的内心世界。她心中充满了忧虑,害怕时间的流逝,担心自己会被遗忘。这种忧虑与表面的光鲜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了人们在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不安。
接着,诗人劝诫人们不要只羡慕高楼和美女的外在美。他通过“楼头瞻明月,楼下看流水”这两句,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的变化。明月虽圆,但易缺;流水虽美,但易逝。这些自然现象象征着世事的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中兰花的喜爱。兰花幽香,虽然在山中默默无闻,却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诗人通过兰花,表达了对朴素、坚韧和内在美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高楼美人的描绘,揭示了外在繁华背后的孤独和不安,并通过自然现象和兰花的比喻,表达了对朴素和内在美的追求。它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珍惜内心的坚守和本真。
范师孔
宋建宁崇安人,字学可,一作学大。度宗咸淳三年恩荐,肄业武夷书院。三司辟充讲书,横经析理,义极精密。尤工于诗。宋亡,屏迹不出。卒年七十五。有《画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