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左右道旁茅舍竹门中有老人八十一岁宣和间尝为芜湖尉因官火弃官寓湖湘无生涯学者时过之问经义遂相资助皆自言如是予饭其旁饭已即行马上拟成
茅舍柴门昼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清。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到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到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老人的生活,表达了对淡泊名利、坚守道义的赞赏。
开头两句写老人的生活环境:白天也关着简陋的柴门,老人有着松树般挺拔、仙鹤般清瘦的风骨。这里用"松姿鹤骨"形容老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中间四句是重点:
老人虽然吃着简单的稀饭,但在他心中道义比千金还重;而对当年做官的九品官服,却像吐口唾沫一样看得很轻。他认为追求仁义道德才是根本,何必在乎种田谋生这些俗事?真正的名声不是靠官位得来的。这里"仁义到头焉用稼"化用《论语》中"樊迟请学稼"的典故,强调道德修养比谋生技能更重要。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感慨:
诗人惭愧地骑着瘦马冒雨赶路,不能留下来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这里"老成"指阅历丰富、德行高尚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老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世俗的功名利禄形成鲜明对比,赞美了老人坚守仁义、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语言朴实自然,用"千金重"与"一唾轻"的对比,生动表现了老人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