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前句"山色满庭供画障"说的是:青翠的山色充满了整个庭院,就像一幅天然展开的山水画屏风。这里把静止的山景比作可以随时欣赏的画作,突出了景色的优美和观赏的便利。
后句"松声万壑即琴弦"讲的是:风吹过无数山谷中的松林,发出的沙沙声就像有人在弹奏琴弦。这个比喻把自然的声音音乐化,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交响乐。
两句诗一动一静,形成完美搭配。前句写视觉享受,后句写听觉体验,共同构成一个立体而生动的自然世界。诗人用"画障"和"琴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比,让抽象的自然美景变得具体可感,充分展现了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魅力。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这种将自然景观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典型特征。
陈抟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