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峡有感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⑴。
苒蒻竹篾𥮘(音念),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沈(一作流)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⑴。
苒蒻竹篾𥮘(音念),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沈(一作流)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乘船经过三峡时的震撼体验,同时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全诗用直白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让读者仿佛身临险境。
开头四句就像航拍镜头:抬头是万丈高山,低头是千丈深渊,两山之间狭窄得只容得下一叶小舟。接着用"黑岩昏""白浪起"这样颜色对立的描写,不用等到天黑就能感受到阴森恐怖,没有风却突然掀起巨浪,突出峡江的变幻莫测。
诗人把江中礁石比作"刀剑"和"牙齿",这种触目惊心的比喻让人直观感受到行船的危险。提到一千三百里的航程时,那种绝望感扑面而来——连一步都难走,何况千里之遥。
中间转到船夫脚踩竹绳的细节,一个失足就会船毁人亡。这时诗人突然跳出景物描写,开始人生思考:都说忠信之人能走遍天下,但自古以来葬身江底的,难道都是坏人吗?这里用反问句道出了命运的无常。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我的时运本来就不好,常怕自己碌碌无为地死去。这种坦诚的恐惧反而让诗歌更有感染力,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迷茫。全诗通过三峡之险,写出了人生道路的艰险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最终落脚在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上。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