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次前韵
斫水蕲断流,捻盐宁疗渴。
区区守荒学,笼鸟眩樊遏。
向来麋鹿姿,祇可樵牧活。
始其事诵数,魄似穷鬼夺。
文字取憎疾,见谓蜩螗聒。
回首辈行人,班剑或朝谒。
方嗟沈带减,正坐河鱼孽。
分无青云上,但有枯策阅。
峨峨指顶地,群口免骚屑。
醪敷儿为供,蜜脾手亲割。
敝帚非世用,槁梧取己说。
非君莫逆者,此怀谁与说。
反求每日诳,百行收一节。
西来倾藁册,又满三百叶。
暮年了无得,付子镜中雪。
区区守荒学,笼鸟眩樊遏。
向来麋鹿姿,祇可樵牧活。
始其事诵数,魄似穷鬼夺。
文字取憎疾,见谓蜩螗聒。
回首辈行人,班剑或朝谒。
方嗟沈带减,正坐河鱼孽。
分无青云上,但有枯策阅。
峨峨指顶地,群口免骚屑。
醪敷儿为供,蜜脾手亲割。
敝帚非世用,槁梧取己说。
非君莫逆者,此怀谁与说。
反求每日诳,百行收一节。
西来倾藁册,又满三百叶。
暮年了无得,付子镜中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的人生自白,用生活化的比喻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晚年超脱的心境。
开篇用"砍水想断流""抓盐想解渴"两个不可能实现的比喻,形象表现了诗人年轻时试图用学问改变命运的徒劳。他把自己的学问比作"关在笼子里的鸟",把读书人比作"被穷鬼缠身的人",这些自嘲的比喻让人感受到寒门学子的艰辛。
中间部分通过强烈对比展现现实落差:看着同龄人穿着官服上朝,自己却因贫病交加("腰带越来越松""吃了坏鱼闹肚子")而仕途无望。但诗人并未一味抱怨,而是用"蜜糖饼亲手切给孩子吃"这样温暖的细节,展现了对平凡生活的接纳。
最后部分尤为动人。老人把自己的诗稿比作"没用的破扫帚",把思想比作"枯死的梧桐树",这种自贬中透着看透世事的豁达。他把一生心血比作"镜中白雪",既暗示文字终将消逝,又暗含"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净。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老人把三百页诗稿交给晚辈时,没有不甘,只有传承的坦然。
全诗妙在用"砍水""抓盐"等生活化比喻说理,用"蜜糖饼""破扫帚"等日常物品承载深刻感悟,让读者在接地气的语言中,感受到一个失意文人从挣扎到释然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