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酒(六月晦日)

惟天降命,造此芳醇。
以养老疾,以奉祭宾。
少壮强艾,学仕耕耘。
食焉不暇,何酒之云。
世衰道降,礼丧法沦。
以酒为膳,每食必陈。
童稚拟老,闺闼僣神。
心钳废虑,体缓妨勤。
业荒弗竟,行毁弗成。
俊才中画,毅志早惛。
勿谓有常,异于湎沉。
亵天慢性,其罪则均。
作此自谕,谕我子孙。
恐干众怒,勿示外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酒"为主题,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古代酒的正当用途:古人酿酒是为了奉养老人病人、祭祀祖先和招待宾客。那时候人们忙于学习、工作和劳动,连吃饭都顾不上,哪有时间沉迷饮酒。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批评当下社会乱象:现在世道衰败,礼法沦丧,人们把酒当饭吃,每顿饭都要摆酒。小孩子学老人喝酒,妇女也僭越礼制饮酒。酒让人丧失思考能力,身体懈怠,荒废事业,毁掉品行。很多有才华的人半途而废,意志消沉。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告诫子孙:不要觉得经常喝酒没什么,这和酗酒一样有害。这种行为亵渎上天、怠慢生命,罪过是一样的。作者特意写下这首诗告诫后代,但又担心触犯众怒,叮嘱不要给外人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突出社会问题,古今对照强烈
2. 观察细致,从孩童到妇女的饮酒现象都点到
3. 说理透彻,把饮酒的危害层层剖析
4. 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特别是结尾处"恐干众怒"的叮嘱,显示出作者的无奈和谨慎

诗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适度饮酒,不要被不良风气裹挟。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