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徐良夫谢云林倪处士耕云王照磨韵

子猷昔访戴,兹事已千秋。
沿洄清剡曲,冒雪乘扁舟。
孰知继高兴,乃复有此流。
飘飘云林子,采药偶暇休。
因偕浮光翁,如仙下玄洲。
寻彼孺子宅,远枉来溪头。
况值数文彦,才质皆清修。
相携至奇境,俗侣奚可求。
初临回川禊,复入平麓游。
挥觞肆灌浃,狎坐相谈优。
今虽迹已陈,乃作佳话留。
吾尝羡当日,良会诚绸缪。
何人获佳句,夜览林堂幽。
挑灯续吟久,寒角鸣西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文人雅趣的聚会,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开篇用"子猷访戴"的典故(王徽之雪夜访友的故事)引出主题,说这样的雅事已流传千年。接着描写一行人像仙人下凡般,沿着溪流寻访隐士的住所,同行的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他们的游玩过程:先在弯曲的溪边聚会,又到平缓的山麓游览,大家开怀畅饮、亲密交谈。虽然这场聚会已成往事,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转入夜间的场景:有人在幽静的林中书房欣赏佳句,挑灯续写诗篇,直到西楼传来寒夜的号角声。这里通过"挑灯""寒角"的细节,营造出文人深夜创作的意境。

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三大生活情趣:一是向往隐逸(采药、寻隐士),二是珍视知音相聚(才子们的聚会),三是沉醉诗文创作(挑灯夜吟)。通过这些场景,我们能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比现代人开派对、刷手机更注重心灵的交流与艺术的创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