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锡尝自题镜容今死矣次其韵应乃郎之索 其一
十九寒交一搢绅(十分中九分寒交一分搢绅而巳),武略将军好舍人(乃祖正千户阶武略将军)。
惯喜迎宾虚左席(实录也),生憎学女作西颦。
玉皇既受三彭谤(见酉阳杂俎),金冶难留七尺身(越绝书越王以黄金铸范蠡)。
即使郎君呼百日,画中未必下真真⑴。
惯喜迎宾虚左席(实录也),生憎学女作西颦。
玉皇既受三彭谤(见酉阳杂俎),金冶难留七尺身(越绝书越王以黄金铸范蠡)。
即使郎君呼百日,画中未必下真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位叫张子锡的人生故事,暗含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四句像人物小传:用"十九寒交一搢绅"的对比手法,说张子锡虽然身份是官员(搢绅),但九成时间都在和贫寒朋友交往。后三句具体描写他的性格——祖上是武官却爱结交文人("好舍人"),待人热情总留贵宾席("虚左席"),最讨厌矫揉造作的姿态("生憎学女作西颦"用"东施效颦"典故)。
2. 中间两句用典故说生死:用《酉阳杂俎》里"三彭打小报告"的传说,比喻好人也会被谗言所害;用范蠡金像的典故,说再贵重的金属也留不住生命,暗示张子锡去世。
3. 结尾两句别有深意:即使亲人百日哭祭,画中的张子锡也不会像《画里真真》的传说那样从画中走出来——既表达人死不能复生的哀伤,又暗赞逝者生前的真实品格比画中仙人更可贵。
全诗妙在把悼念写得含蓄有力,通过日常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用典故而不用典,在叹息生命脆弱的同时,更突出了真诚待人的品格比虚名更重要。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