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行 其六 (一九九一年)

哀哉韩信遇刘邦,锣鼓重开大戏场。
纵使庐山能袖手,可能逃劫在红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用历史典故影射现实政治,语言犀利而充满忧患意识。

首句"哀哉韩信遇刘邦"用韩信被刘邦猜忌杀害的典故,暗示历史上功臣常难逃被清算的命运。"锣鼓重开大戏场"形象地比喻政治斗争就像戏台,权力更迭时总会上演相似剧情。

后两句将视线转向庐山,这座见证过无数政治风云的名山。"纵使庐山能袖手"说即便庐山想置身事外,但"可能逃劫在红羊"用"红羊劫"这个预示国家灾变的典故,表达对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的忧虑。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历史、自然景观与现实交织的手法。通过韩信的故事和庐山的意象,诗人实际上是在说:历史悲剧总在重演,即便想超然物外,也难逃时代洪流的冲击。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既含蓄又深刻,让读者在历史回响中感受到现实的沉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