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邃)龙尾砚歌为方侍御(亨咸)作即送其入粤①(辛亥)
龙眠柱史饶砚癖,箧藏龙尾开深洼。
雀台古瓦讵比数,石末未许青州誇。
黝如纯漆久欲脱,粹若水玉坚新𠞊。
中央私印尚可识,流传乃自元章家。
骚人生年记辛卯,初度肇锡名何嘉。
十桴汇开见八八,两已相背无狐邪。
当其片石始入手,重之岂易黄金车。
云峰模糊泼急雨,雪茧夭矫腾修蛇。
东都沦后内库发,重宝散失同纷麻。
赤瑚玉英半缺折,物理所贵韬其华。
流传迄今六百载,山骨完好无纤瑕。
黄公昔年在漳浦,以此注易纬苍牙。
呜呼聚散势所必,精灵呵护靡幽遐。
房融有砚译梵字,遗迹尚尔矜僧伽。
平公巨璞本光滑,少陵野老犹咨嗟。
况兹贞质世鲜两,宜为有识群高奢。
前归大涤后庞谷,颠人地下应唅呀。
黄海布衣嗜奇最,吟成古调驱淫哇。
盘空硬语难骤读,诗胆直欲淩刘叉。
谓余吾歌子当和,荅云四座且莫哗。
我昔南游度大庾,羚羊峡口戈船划。
手披烟液入岩穴,碅磳磈硊围周遮。
石纹蕴秀各异状,就中最美数青花。
有时精气凝作眼,碧者鸲鹆黄者鸦。
火轮奔处界微白,宛似蕉叶抽春芽。
其馀琐细尽当辨,黄龙翠羽兼丹砂。
争如此石铁色古,棱角渐去成碨䃁。
柱史闻之忽狂叫,便欲五岭探云霞。
隋堤三月送君去,柳丝藤蔓何毵㲚。
黯然消魂万里别,长言不觉肆滂葩。
雀台古瓦讵比数,石末未许青州誇。
黝如纯漆久欲脱,粹若水玉坚新𠞊。
中央私印尚可识,流传乃自元章家。
骚人生年记辛卯,初度肇锡名何嘉。
十桴汇开见八八,两已相背无狐邪。
当其片石始入手,重之岂易黄金车。
云峰模糊泼急雨,雪茧夭矫腾修蛇。
东都沦后内库发,重宝散失同纷麻。
赤瑚玉英半缺折,物理所贵韬其华。
流传迄今六百载,山骨完好无纤瑕。
黄公昔年在漳浦,以此注易纬苍牙。
呜呼聚散势所必,精灵呵护靡幽遐。
房融有砚译梵字,遗迹尚尔矜僧伽。
平公巨璞本光滑,少陵野老犹咨嗟。
况兹贞质世鲜两,宜为有识群高奢。
前归大涤后庞谷,颠人地下应唅呀。
黄海布衣嗜奇最,吟成古调驱淫哇。
盘空硬语难骤读,诗胆直欲淩刘叉。
谓余吾歌子当和,荅云四座且莫哗。
我昔南游度大庾,羚羊峡口戈船划。
手披烟液入岩穴,碅磳磈硊围周遮。
石纹蕴秀各异状,就中最美数青花。
有时精气凝作眼,碧者鸲鹆黄者鸦。
火轮奔处界微白,宛似蕉叶抽春芽。
其馀琐细尽当辨,黄龙翠羽兼丹砂。
争如此石铁色古,棱角渐去成碨䃁。
柱史闻之忽狂叫,便欲五岭探云霞。
隋堤三月送君去,柳丝藤蔓何毵㲚。
黯然消魂万里别,长言不觉肆滂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朋友方亨咸的赠别之作,以一方珍贵的龙尾砚台为引子,既赞美了文房雅物的精妙,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至"宜为有识群高奢")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龙尾砚的珍贵:它黝黑如漆、温润如玉,砚台中央还留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印章,说明它历史悠久。诗人认为这方砚台比著名的"雀台古瓦砚"和"青州石末砚"更珍贵,历经六百年仍完好无损。他联想到历史上黄道周曾用此砚注《易经》,更增添了它的文化价值。通过"房融译经砚""杜甫赞叹砚"等典故,强调这方砚台是稀世珍宝。
第二部分("黄海布衣嗜奇最"至"诗胆直欲淩刘叉")
诗人夸赞朋友方亨咸(程邃)的才华:他像唐代狂放诗人刘叉一样,能写出盘硬奇崛的诗句。这里用"驱淫哇"形容他摒弃浮华文风,"诗胆淩刘叉"说他胆识过人,敢于创新。这段既赞美友人,也暗示赠砚的缘由——只有真正懂艺术的人才能配得上这样的珍宝。
第三部分("谓余吾歌子当和"至结尾)
诗人回忆自己曾在广东端溪(产砚名地)探访砚石的经历:他描述端砚中的极品"青花砚"如何精美,石纹如鸟眼、蕉叶,但都比不上眼前这方古朴的龙尾砚。友人听完激动得想立刻去岭南寻砚,而诗人则在春日的隋堤折柳送别,用"黯然销魂"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精髓:
1. 以物寄情:通过砚台串联起历史典故、个人经历和友情,展现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2. 虚实结合:对砚台的实写(颜色、纹理)与虚写(历史传承、文化象征)交融,赋予普通物件深厚内涵。
3. 豪放与细腻并存:既有"盘空硬语"的雄健笔力,又有"柳丝藤蔓"的柔美意象,刚柔相济中见真情。
现代启示: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精神共鸣——就像知己共享一方古砚,重要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背后共同珍视的文化价值与人生志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