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 其四

南询诸友,踏破草鞋。
绝学无为,坐消日月。
凡前易脱,圣解难忘。
但有纤毫,皆成渗漏。
可中为道,似地击山。
应物显形,如驴觑井。
纵无计较,途辙已成。
若论相应,转没交涉。
勉诸仁者,莫错用心。
各自归堂,更求何事(《五灯会元》卷一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修行路上的常见误区,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盲目追求的徒劳
"踏破草鞋"说有些人到处拜师求法,像跑断鞋底一样辛苦,但其实真正的智慧不在外求。就像现在很多人不停换方法学东西,却忽略了静心沉淀。

2. 知识障的困扰
"凡前易脱,圣解难忘"指出普通人容易放下欲望,但修行人反而容易被"我已经悟道"的念头困住。好比有人读了几本哲学书就觉得自己超脱,实际反而被概念束缚。

3. 完美主义的陷阱
"但有纤毫,皆成渗漏"说修行中哪怕有一丝刻意的追求都会像容器漏缝。就像减肥时总想着"必须完美执行计划",这种紧绷反而让人更容易崩溃。

4. 强求的荒谬
"似地击山"比喻硬要大地去撞山一样荒唐,形容强求开悟的徒劳。就像失眠时越命令自己"快睡着"反而越清醒。

5. 自我欺骗的危险
"如驴觑井"用驴子看井水倒影以为自己很美来讽刺自我陶醉。好比有些人打坐时追求特殊体验,其实只是沉迷自我想象。

6. 习惯的束缚
"途辙已成"说即使不刻意,习惯性的修行方式已成套路。就像有人每天机械式念经,心思却早飞到了晚饭。

7. 真正的修行
最后两句是核心:别在思想里绕弯子,回到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就像禅师让你"吃饭时就好好吃饭",简单直接。

全诗像位老师父敲着弟子脑袋说:别把简单事情搞复杂!修行不是追求神奇体验,而是放下所有追求,老老实实回到当下。这种一针见血的大实话,正是禅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