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菊花,实则借花喻人,表达对气节与尊严的坚守。
前两句"宁向枝头死抱香,不曾吹坠北风凉"用拟人手法,描写菊花宁可枯死在枝头也要守住香气,绝不屈服于寒冷的北风。这实际是在赞美一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宁愿保持尊严而死,也不愿为环境所迫低头。
后两句笔锋一转,"海上新花样"暗指当时从海外传入的新事物,"东夷大宝章"则讽刺某些人将外来文化奉若珍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盲目崇洋媚外现象的不满,认为本土高洁的品格(如菊花象征的气节)反而被轻视。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的气节与某些人的媚外形成强烈反差。语言看似简单,但每个意象都暗含深意:北风象征严酷环境,海上花样代表外来文化,大宝章则暗指对洋人的谄媚。这种借物抒怀的写法,让批判显得含蓄有力,既保持了诗歌的美感,又传递出深刻的社会批判。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